Thursday, May 23, 2013

《華嚴經》和普賢菩薩 - Avatamsaka Sutra & Samantabhadra Boddhisattva

普賢菩薩梵文समन्तभद्र Samantabhadra),曾譯遍吉菩薩,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



是象徵理德、行德的菩薩文殊菩薩的智德、正德相對應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左脇侍,被稱為「华严三圣」。


許多日本真言宗人士認為衛護佛門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化身,密教是由金剛薩埵所開創。另一說金剛薩埵為大勢至菩薩或其他、菩薩所示現。
藏傳佛教中的寧瑪派,認為普賢菩薩是普賢王佛的報身。
普贤菩萨的法像一般为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蓮花或玉如意,左手结施愿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

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1]詳細解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以及念誦、受持、修行普賢行願的無邊功德利益。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最後導歸極樂世界,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娑婆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淨國土。
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範,以普賢的行願加上文殊菩薩的智慧,就是把行願和理論結合在一起,如此則能究竟圓滿大乘佛。[2]

华严经 – 普贤三昧品第三。 是时,十方诸佛,各舒右手,摩普贤菩萨顶


這十大願王是: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

且此十大願永無止息,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而十大願王,無有窮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