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胜彦文集228;198-200页
据藏文《宁玛教派源流》记载,吉祥狮子(shriv-singtha)为支那(rgya-nag)疏青人(zhoshovigling),父亲朱青(gru-khyer)是一位地方官,母亲名叫南噶(nan-ka)。他早年参究禅学,于五台山从印度学者biha-la-ki-rti学习密法。后去印度求学,以妙吉祥友和智藏为师,潜心学习大圆满密法达二十五年之久;在金刚座掘出秘密心滴法经典,整理分成内、外、秘密、无上密四类,为大圆满法之集大成者。晚年,返国从事密法修炼和讲授。《竹巴教史》也有类似的记载。目前,虽然尚难确定吉祥狮子属于汉传佛教的哪一派,从其所学禅法看,为禅宗僧人的可能性极大。如果这段记载属实,不能排出吉祥狮子在印度学习整理密法过程中将禅宗思想注入大圆满法的可能性。宁玛派认为,在圆满法的早期传承人是欢喜金刚,他传妙吉祥友;妙吉祥友传智藏;智藏传吉祥狮子;吉祥狮子传无垢友和智经。无垢友系西印度人,曾依吉祥狮子二十馀年,得其真传。西元八世纪应赤松德赞之邀来蕃讲授大圆满密法,也去过五台山拜访吉祥狮子。另一位进蕃传法的莲花生大师从无垢友学得空行娘提法。从这方面说,无垢友和莲花生都是吉祥狮子的弟子,又是宁玛派所尊崇的大圆满法的两位重要传承人。
《心经密咒道释》(吉祥狮子 造)
Link: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595990/
顶礼皈依毗卢遮那等薄伽梵及二佛母与众中最胜僧
为令具菩提心与大悲之一切有情众,不违此具足三语之经②,我将依密咒道诠释,向诸最胜士夫作开示。我非为〔持〕因明者说③。
「如是我闻,一时」
此指当时而非余时。
复次,此非一己所知,故为从他得闻之时。
更者,此谓结集者自身即为广大闻法者。此处言「时」,即指圣众会聚之时。一时者,即谓此非多番重复发问,以圣众一时会聚故。
「薄伽梵」
此指示导师之自性。
就共而言,谓其降伏四魔、具足六波罗蜜多,且超越颠倒识。
就不共而言,则谓其已于本尊自性中摧灭诸如五蕴等显现界。具实义而远离能所。
不共无上摧灭者,谓于轮回涅槃法性境界中,离精勤之摧灭。彼具足广大本觉智,且超越轮回二取显现之名言与边际,以其无可建立为有故。
「〔住〕王舍城鹫峰山中」
此指示特定之地。
外,指频婆娑罗王(Bimbisara)所居摩羯陀城(Magadha)以东,如宝聚、如圆塔之山。此为佛所居,诸山中殊胜地。
内,指色究竟天(Akanistha)。此不入形色深处,且无所取。
密,指遍住轮回涅槃之本觉与菩提心。
「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俱」
此指示眷属。
外,眷属谓诸比丘,因彼于信解地发愿,且能住于善法。此中于修习上、于依见地观修之意乐上能勇猛者,为广大僧众;能利他者,为菩萨众。如是等眷属会聚而住。
内,眷属指如五佛部等报身眷属。
密,眷属则指本觉智之无分别体性。
于此时所说法,外者为修学之法,如十善等;内者为大乘法;密者为证觉之智。
「尔时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之法异门。」
此谓于具足五圆满,眷属成熟时,世尊于外、内、密诸法异门都无所缘,而入住于如是甚深空性三摩地。说为「甚深」,以真实法无有故。
复次,外三摩地住于实法;内三摩地住于真实之无有;密则住于对此二者不作分别义。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察照见五蕴体性悉皆是空」
于导师住于法性真实境时,根本眷属〔圣观自在〕依自性而住。
菩萨,外义为住于修道学人;内为于诸十地及其上得自在者;密则为体性义本身。
复次,菩萨即谓已成就自利者;摩诃萨即谓其成就利他。
圣,共义为远超烦恼或轮回者;不共义为报身眷属;无上则为本觉之体性义,是即法身。
〔观自在者〕,为自利故,于是下观〔众生〕,由是彼了别自义;为利他故,于是观照,由是能教化诸根器信解弟子。是故彼于自他皆得自在、于轮回涅槃皆得自在。此即其义。
依教法智,能开示轮回与涅槃;依本觉智,具义决定;依无所得智,都无分别。由是到轮回彼岸,到无苦且除悲之涅槃彼岸。
深者,以其体性不显现一实法,是故为深;以其离于言诠,是故为深;以其超越因果,是故为深。
行者,现证如是义即为行。故此即为无所缘而反复观照真如④。所观照者为蕴,其数为五。
五蕴者,共之五是为色蕴等五;不共之五则为五佛部。
五蕴功德为五无上智。五蕴本体清净,若由观照而得清净,彼则为地道上行者,或为信解士夫,见无自性即为通达其义,真如之真实义即是空性。
观察者,其空性非如于他法中观一法为无有⑤,无有之空性,实即觉之本体,如是等等。事物受坏,其空性由极微而成立。所缘事物,自性即是空性,此即为要义。如是无所缘之智,即是照见义。
「时具寿舍利弗承佛威力,〔白圣者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曰:若善男子善女人欲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复当云何修学?〕」
此为舍利弗向观自在请问。
承释迦牟尼佛力,观自在得解脱,亦以其力,舍利弗始堪能问。故〔经言——〕「承佛威力」。彼以离于生死,得无死寿,〔故称具寿〕。彼已舍他种姓母,以释迦种姓为母。今为利他故而有此问。
其问实言:若有信解大乘种姓子,欲学无所得之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义,若异于观自在之修学⑥,当如何修学?
「作是语已,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答具寿舍利子言——」
此示所答。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彼应如是。」
此乃应允〔所问〕而说。其意实为——若汝信解大乘种姓男女,今欲修学深般若波罗蜜多行之义,须如是修行。
「观察五蕴体性皆空」⑦
此如共五蕴,彼本始空,是故应如我所观照,其自性空。彼具信解如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⑧
色即是空,谓色之体性即空之自性。
空即是色,谓空性不遣对境,不遣本觉显现为色⑨。
色不异空,谓轮回涅槃一切法,离空性即无所显现。
〔空不异色〕,谓无可遮遣之空性功德,色法显现实不能离彼。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如是住,受、想、行、识等亦如是住。此即如色所住之义。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舍利弗,轮回界事物,如色,具空性而无有实性,由是涅槃界一切法自性亦为空性。
空性者,其要义如是——
色空二者皆无有性相,是故因缘所不生;彼体性之功德则常恒不灭。
〔不垢者〕,一切法悉无垢障,以从本以来即无有故;复次〔不净者〕,以从本即不落二取边际,故非离垢〔而清净〕。
此要义不受缘所减,〔是故不减〕;此要义既由因生,故亦更无功德盈满之因,〔是故不增〕。
「舍利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亦无不得⑩。〕」
舍利子,是故若离所缘之空性,即无修习因,亦无一实法可以建立。以色即是空故。如是受等亦离二取。
无一事物,诸如眼等五根门、五根功用、及五尘法等,可以建立为所缘之对境。以眼等诸界,亦复无有分别故。
由是无有无明,彼能尽之因亦复无有,即为要义。于空性义中,无老死,亦无尽生、老、病、死之缘。
如是依义本身而言,实无由五毒成立之苦;五毒所由生之烦恼集,亦为无有。以是之故,无灭苦得乐之灭;以是之故,于轮回界中无一可修之实法,是无得涅槃道之因,亦无修行地道次第。
即五共智亦为无有,此谓若离要义,更别无所得。然以彼〔五智〕内自实性义,从本初自生起,故亦无不得之因。
「舍利子,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
舍利弗,除道以外,无有得之因,由是除果以外,实无所得。以无有所缘,故说般若波罗蜜多为圆满体性教法。
〔经〕复云,菩萨依于彼果、住于彼果——
「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以果之义既为本自生起而住,故除此之外别无其余,由是其心即无可成之罣碍。以于余处更别无所得,由是即无疑虑之怖畏。
彼既已圆满超越诸颠倒识,是则缘于轮回之识亦无有。彼达究竟涅槃,即已登佛地。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安立果之一因,非谓得之因亦无有。依无所缘义,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离诸佛之无上即无对境。彼已圆成教法,一切种智障已得清净,且于要义及二利悉皆圆成,彼已于一切功德得正本觉。
「舍利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咒,〔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无所得之因,不于如是所缘境之外、不于所修方便之外、不于究竟果之外生。即谓此殊胜心识已超越轮回。
如是义,即名为咒,具五功德。
名之为咒者,以其本住而不须观待于他义。其功德者——
以其自明自性,故为大明咒。
以其非为他人念诵,故为无上咒。
以其不建立为有法,无等于性相,〔故为无等等咒〕。
以其自性相即是功德,等同无分别要义,于通达要义时,能最胜除灭一切颠倒之苦。
以其咒义住于无所缘之澄明,是故不虚,且知咒义为真实⑾。
如是,一切般若波罗蜜多咒皆为观自在所说。
Tadyatha意为如是即此。即轮回与涅槃二者之义,于要义中同一,以其无所缘为同一故,其无分别为同一故。此即不动自性之义。
Om(嗡),于轮回际显现为五毒,于果位时显现为五〔佛〕部之五〔佛〕父。于法性中,对颠倒识之显现都无所缘,通达般若即无所住。
Gate(揭谛),渡往果位,此为自利之渡。
Gate(揭谛),此则为利他之渡。
Paragate(波罗揭谛),此谓已渡至自利之最胜境界,更无他处可求。
Parasamgate(波罗僧揭谛),此谓已渡至利他之最胜境界,生起缘于悲心弟子众。其业力清净弟子显现为化身、自性清净者则显现为报身。
Bodhi(菩提),此为无间悲心,生起般若波罗蜜多义以圆成弟子。
Svaha(萨婆诃),此谓〔弟子〕之心相续自解脱。即自解脱自,更不依余法而解脱。是为要义。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世尊从彼定起,告圣者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彼当如是修学般若波罗蜜多。」⑿
于观自在对舍利弗说法后,世尊无间而从成熟诸眷属之三摩地起,对观自在言——汝所施教善矣哉,开示胜法而无有过失,如我所教。善男子,如是善教,自利如是、利他〔亦如是〕。我所说基、道、果俱自生起者,如是如是。圣观自在,如汝教舍利弗,弟子众应如是修学,以般若波罗蜜多为自生智故。
如是为薄伽梵之真实语。
「一切如来亦当随喜。」
以世尊之真实语,与对观自在之加持语相随顺,一切如来种姓于随顺语皆生欢喜。
「时薄伽梵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子;圣者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天人、阿苏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此谓彼等于随顺语义生欢喜;于导师对眷属众及观自在所施教法生欢喜。四众眷属赞叹。此如,天帝帝释天、非天之王净心天、乾闼婆王如Pancatlra等。
(论主跋)
此论为吉祥狮子(Srlsimha)所造,依密咒道释经以利益遍照护(Vairocana),为语少而义大之明灯。当赤松德赞王(Khri srong lde btsan)于修学有相法而起自慢时,遍照护阿阇黎以此论授予彼及其子。
(汉译跋)
壬午五月,于关中据许锡恩译稿改订,愿以此功德,回向有情,令得闻般若波罗蜜多之密义。无畏记
注:
①Mantra-vivrta-prajna-hrdaya-vrtti,藏译原题Shea snying'grel pa sngags su'grel pa bzhugs,收德格版《西藏大藏经》no.4353、北京版《西藏大藏经》no.5480。
②指evam maya srutam,译为「如是我闻」。
③此针对当时陈那论师的学派。可参考无垢友尊者及阿底峡大师之本经释论。陈那论师将弥勒学说完全归纳为「唯识」,故不为当时瑜伽行中观派认同。
④此即弥勒瑜伽行之义理。行者于触证真如后入初地,以后于各地上反复观照真如,离各地障(二种愚与一种粗重)。然此真如则非于各地有别,触证之真如,与佛地现证之真如,无有分别。——见《瑜伽师地论》、《辩中边论》、《辩法法性论》及《大乘庄严经论》所说。
⑤此如小乘,于五蕴中观「我」为无有。此即是「非遮」(paryudasapratiaedha;ma yin dgag)。
⑥此即指弥勒瑜伽行之修学。宁玛派认为,大乘经中唯《般若》说行。于诸论中唯弥勒菩萨说行,然弥勒之行,则应非观自在菩萨之行,故云。
⑦以上依法成译师译。
⑧由此以下依玄奘法师译。
⑨此即宁玛派建立「自显现」之理趣。
⑩此「亦无不得」句,依法成译师译。
⑾如是说密咒具五功德,即谓密咒道具此五功德。是总摄五道义理,可参考阿底峡尊者疏。
⑿以下依法成译师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