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 2014

弥勒菩萨 - 唯识 Yogacara

今天【一月31日】,师尊讲 【唯识藏神变】。
哈哈哈!
你了【唯识】到底有多少?

先了解【唯识】然后了【神变】,同意吗?





法相宗,又名唯识宗、慈恩宗,属于瑜伽行唯识学派(Yogācāra 或 Vijñāptimātratā),
汉传佛教宗派之一,由玄奘三藏自印度传入中国,承传 弥勒菩萨 所创 唯识无境 的宗师依次为无著世亲陈那护法戒贤玄奘窥基慧沼智周


古印度法性宗与法相宗,这里的“相”为“行相”(ākāra),
法相宗属于瑜伽行唯识学派,认为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以描述宇宙何以森罗万象的心识理论为主要课题;
法性宗为传承自龙树青目清辨[1]智光的“明真如随缘为染净之本”之宗派[2]

同时还有与法相宗进行“胜义有与毕竟空”诤论的中观学派,古称“真空无相宗”或“破相宗”。


主要理论
三自性说

三性说,又称三自性说。

无著、世亲等瑜伽行派认为,诸法实相应有两方面,既不是有自性,如名言诠表所说,也不是一切都无所有,而是远离有无二执以为中道。

这样即有虚妄分别与空性两面:
依分别的自性说为“依他起性”(相对真实);
依分别的境说为“遍计所执性”(妄想);
又依空性说为“圆成实性”(绝对真实)。


法相宗继承此说,且结合唯识说,以为三性也不离识,谓诸识自自证分生起之时,现似见分与相分两分是依他;意根不离相缚,意识从而周遍计度,执为“能”、“所”二取,则是遍计所执。


唯识无境

又用唯识所现来解释世界,认为世界现象都由有情各自本具之第八识 即“ 阿赖耶识--一切种子识”所变现,而前七种识再根据第八识所变现外境影像,缘虑执取,以为实在。   

又认为在阿赖耶识中蕴藏着变现世界的潜在功能,即所谓种子。

其性质有染有净,即有漏无漏两类。

有漏种子为世间诸法之因,无漏种子为出世间诸法之因。



五种性说

未来出世者种姓有声闻、独觉与菩萨三乘之别,又有不定为何乘之“不定种姓”与三乘皆不得入之“无种姓”,因而建立五种姓说。

这表面上似与教界向来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说不同,实则并无冲突;
以所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者,所谓“理佛性”是也,亦即依于第八识如来藏此法身佛,
本来具足一切功能界限特性,故说为皆有佛性;

至于五种性之佛性,细说则应名诸“行佛性”,此亦即一切众生依于法身佛第八识修行而证得报化二身佛之可能性是也。

此理昭显,非为隐涩,惜乎历来诸家凡有所注,皆以门派管窥自堕私心恶见,己过不见,反诬前贤取舍无据,相违有失一切众生平等无二,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理佛性)大旨。
五位百法[编辑]
主条目:五位百法

五位百法,是法相宗对一切万有诸法进行的分类。

其分为五类: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

共计有百种法,所以称为“五位百法 。



因明学说

因明原为瑜伽行派所创。玄奘在印度游学时,曾到处参问因明。

临回国前,在戒日王所主持的曲女城大会上,立了一个“真唯识量”[8],书写在金牌上,

经过18天,无一外道小乘能驳倒它,创造了因明光辉的典范。

回国后,先后译出 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和 陈那 的《因明正理门论》。

门人竞作主疏。 

其中以大庄严寺文轨和慈恩寺窥基所作最为流行。
窥基对因明作法,多有发展,主要有:区别论题为“宗体”与“宗依”;
为照顾立论发挥自由思想,打破顾虑,提出“寄言简别”的办法;
立论者的“生因”与论敌的“了因”,各分出言、智、义而成六因,正意唯取“言生”、“智了”;
每一“过类”都分为全分的、一分的,又将全分的一分的分为自、他、俱;推究了有体与无体。



五重观法

五重观法为与唯识说相适应,主张用唯识观窥基提出从宽至狭、从浅至深、从粗至细的五重唯识观。

遣虚存实:此观有情的遍计所执性法,纯属妄情臆造,毫无事实体用,故应遣除;
至于依他性法仗因托缘依他而有事实体用,是“后得智”之境,又圆成性是诸法之理,
为“根本智”之境,均不离识而应留存。

是为唯识观的初步。

舍滥留纯:虽观事理皆不离识,而此内识有所缘相分和能缘见分。

相分为内境,见分心仗以起,摄境从心,并简别有滥于外境,所以只观唯识,为第二步。


摄末归本:摄见相二分之末,归结到自心体分之本。因见相分皆识体所起,识体即为其本。今但观识体,为第三步。


隐劣显胜:隐劣心所,显胜心王。心王起时必隐劣心所,为第四步。


遣相证性:心王犹属识相,今遣相而证唯识性,得圆成实之真,为唯识观最究竟之阶段,即第五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