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June 21, 2013

九乘佛法次第 [3]

再谈“生起”、“圆满”和“大圆满”次第:

  《“生起次第”的本尊瑜珈》

  其实在三种瑜珈的修持中,都含有生起、圆满和大圆满次第,无法分割,分类为便于阐述学理。

  为什么要修“生起次第”?

因轮回众生依业力五官与八识妄心执取外境,只见其“表相”与“功用”而不见性空“本体”,因此起惑造业堕轮回。

为净化这迷惑不识实相,经灌顶、传经、授法,指出如何透过现象彻悟本质,见到这“表相”与“功用”下的“本性”,使行者开始明白“色性本空、声性本空、念性本空”,得到本自解脱的入处。


  受法后的修持,“上座”依仪轨修持时,就是在较静定无干扰的状况下借法归源,依本尊净相方便,彻底弄明白“色相、声音、意念”到底是怎么回事,人道众生的五官、八识中,以眼、耳二根特别敏锐,再加上意念,就是一般“心”的作用。

所以密宗著重由“身、口、意”下手,这“三密相应”就统摄了“都摄六根”。

“意”能了则证入“心空”“我空”,“身、口”的“色相、声音”能了则证入“境空”“法空”。证悟人空、法空就能成佛。


  “下座”修持,就是在动中历境对缘时保持不迷惑。
这样由凡夫的“混然不觉”,到行者的“觉而不常”,缘本尊净相都摄六根,由散入定,渐渐打成一片能“常觉不迷”,由无上定慧根除累劫迷惑习性种子而达到证悟。


 
 《为何“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与“大圆满次第”不可分割?》

  这“人空、法空”的部份是“大圆满次第”,故离“大圆满次第”亦无“生起次第”可修。
  在妄心休歇常住定中时,气脉不调自调,此外将身观空、持咒时观心间智慧尊等也都属于“圆满次第”。故“生起次第”也包含了部份“圆满次第”的修法。

  

内密与外密的比较:
  见地、修法有所不同,但都需要灌顶。

外密”较费力难修,重事相仪轨、洁净、吃素。


见地上较“无上密续”多二元对立相,把本尊观为外在的王或伴侣等,其修行层次,著重“破迷得智”,以清净调伏不净的对治法,而非“转迷成智、即迷即智”,了知原本“不垢不净”。

外密修法观前空对生本尊,自己为行者,修观想、赞诵、持咒、专注等,使本尊喜悦赐成就,遮障得净化,自心与本尊智心合一,净化无明生起证悟。

如经过精进如法的修行,事部需七世证道,行部需五世证道,瑜珈部需三世证道。


多数修单身、祥和相本尊。在寂静处取清净相独处而修。

  
东密灌顶只有藏密无上瑜珈部四级灌顶的第一灌,气功修法及心性修持上无法和藏密相比,可说是为无上瑜珈部的修持打下基础。


  “内密”不太注重有为造作的修法,也不太取舍外境的垢净,而是直取心源、体取无生,见诸法平等一味。


可穿兽皮,可吃肉,可有家室(注:有不同见地和作法,不同于不修的凡夫)。

如经过精进如法的修行,可能即生、死时、或中阴证道。


可修单身或双身本尊、祥和相或忿怒相本尊

可在任何处修,如尸林墓穴或城中等

其修法不尚压制、转化,不特别去选择某种外相或环境,而是在一切善恶境界生起的当下“体取无生”,识得“烦恼即菩提”的不垢不净本性,不制、不随、不转,一切虚幻的显现,在平等一味的大圆满觉境中自起自灭,实本无生,心净则土净,原本自解脱。
  

“内密”相对于“事部、行部、瑜珈部”,又称“无上瑜珈密”。

特点在直指引见自性中法、报、化三身具足,自性是佛,与外在本尊无分别。

并且心净则土净,即心即佛、即身即佛,行者无时不成本尊身,省略许多事相仪轨部份。

但需得到有证量上师完整的灌顶教授,以了解心要见地,接通传承加持,才有个入手处可修,直接在果地修持而证入本有实相。

今时盛行的西藏密宗又称“藏密”,也有下三部密续,但以“无上瑜珈”密续为主。


  “无上瑜珈部”注重“成就法”,也就是成就究竟的自性本尊,不似他部有些专修“事业法”,求相对外在本尊,帮助成办息灾、增益、怀摄、降伏等事业,得到世间法力。

修“成就法”相应了自性本尊,外在本尊和眷属自然护持,自力他力一如起用,则身语意一切威仪,皆能成办本尊事业。


  一般自称“密教”,“真言宗”者多属“东密”,藏密无上瑜珈部则称为“金刚乘”。

明眼人看看所修仪轨及修持外相就知道属那一部。



  以上说明“事部、行部、瑜珈部”和“无上瑜珈部”在见地、直接程度、修持技巧上的不同处,但切莫断章取义,看轻“下三部瑜珈”。

“无上瑜珈部”见地虽高,有些众生的根器未必相应,若无已通达的上师因应你根器,授以净障集资、得定开慧的前行,使基本条件确立,身心净化到一定程度,这“高见地的智慧”并不易相续,容易落入口头禅。

就像依大乘的“发心”和“见地”,仍需小乘“持戒”和“修定”的基础。


待续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