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February 1, 2012

焰口鬼王


焰口鬼王
同义词条:面燃大士,面燃鬼王,焦面大士,士爷,大士王,普渡公
  面燃大士是觀音大士的化身,也叫面燃鬼王、焦面大士、焰口鬼王,俗稱大士爺、大士王,在道教又尊稱爲普渡公

  不少地方中元節祭拜亡靈之前,會先祭拜大士爺,信眾認爲,舊曆七月,所有在陽世的亡靈,都歸大士爺管理。

  面燃鬼王的典故出現在阿難遇面燃鬼王的佛經故事。佛陀的弟子阿難在林間修習禪定時,忽然看見一位渾身皮包骨頭、滿臉火焰熊熊燃燒,痛苦異常的鬼王,來到面前,鬼王自稱面燃,說阿難三天之後將堕落餓鬼道。想避免就要布施百千個餓鬼及百千個婆羅門仙,各施一斛飲食,並供養三寶。

  阿難向佛陀禀報,佛陀教阿難《陀羅尼施食法》,加持過的食物成爲法供,上奉佛法僧三寶,平等下施餓鬼等眾生。能消除眾鬼的痛苦,令他們舍去鬼身,生於天道。阿難便遵照佛陀的教化與指示,設面燃大士的牌位,設齋供僧來祈福,因此穫得解脱。
身份
  這位神隻的來由,說法有二:一是祂是觀音大士的化身,故稱大士爺。二是祂原爲諸鬼的首領,因受觀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門下,從此被稱作大士爺,成爲護持中元普渡事項的神明。

  面燃大士的形象一方面是源自《妙法蓮華經》中,觀音大士應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現鬼王身而爲說法,是觀音大士教化餓鬼界眾生的需要而產生,另一方面是警惕人們不宜動貪愛及慳吝想,以免堕入餓鬼心識,成爲面燃的眷屬。

  有的祭祀者爲求隆重,會以紙紮出大士爺塑像,也有些用畫像、塑像祭祀,在祭祀期間,會將大士爺塑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顺利。大士爺樣貌一般是:頂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頭上還有一尊觀世音菩薩佛像,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觀音大士。



大士爺
台灣的中元普渡或建醮,很多廟宇在廟門外,供設許多紙糊的鬼神像,最主要的是「大士爺」,大士爺是陰間諸鬼的代表,俗稱「鬼王」。
據說,在中元節普渡,大士爺主司分配供品予諸小鬼的職務,由於人們怕大士爺分配不公,而引發鬼魂之間的爭執,因此,還特別在大士爺頭頂上供上觀音菩薩神像,以司監督之責。
大士爺是焦面鬼王,它赤髮青面,口吐火熖,形軀特大,狀甚恐怖。
在大士爺左側是騎獅的山神,右側為騎虎的土地公,其側另設金山、銀山。
位於大士爺左右,各有一座方形紙厝,左側稱「翰林所」、或稱「寒林所」,民間以為供讀書人的孤魂休息宴宿。右側稱「回歸所」,供一般下等的孤魂歇憩之用。紙厝尚分男室、女室,可見人們對於陰間性別、階級之分野設想週密。
普渡結束,希望大士爺-鬼王召令眾鬼返回陰間,於是要舉行「火燒大士爺」的儀式。

阿弥陀佛 / 释莲厨 / 净业 / 真佛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